在建圈強鏈的戰略下,產業端發力已在城市國企中達成普遍共識。智慧城市、城市更新、新能源、縣城經濟、環境基建等更是成為它們爭相布局的熱門行業。在此背景,南京卓遠提出“雙十專項行動”系列,篩選十大熱門領域,推出《十佳案例》專欄。
作者:南京卓遠研究中心
(一)提出背景
在當前國內外日趨復雜的新形勢下,基礎設施建設能夠起到增加有效供給、有力擴大內需、穩定發展預期等多重積極作用,是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重要抓手。尤其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不僅能夠穩經濟促投資,還能夠助力我國污水處理能力、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提高廢棄資源多次使用效率,同時實現雙碳目標。本文將結合城市國企調研情況,重點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情況、實施路徑、實施效果進行案例分享。
從傳統基建→新基建→環境基建→交通基建等,我國陸續印發了許多政策,從十九大報告到《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等,我國正分行業、分區域、分板塊地加快推進我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穩投資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暴露了我國環境基建存在的致命短板和弱項,如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供需結構錯配,垃圾分類收運處置利用效率低下,循環經濟、無廢城市建設未得到有效落實,突發應急處理能力弱,部分利用處置設施技術和運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管理問題。
為此,我國繼續出臺了《關于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試驗方案的通知》、《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政策,推進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提升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數字化融合、推動環境基礎設施綠色高效發展,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等提議和實踐如火如荼。
(二)十大案例
1、上海城投環境,塑造現代綜合型城市環境運營服務商
上海城投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隸屬于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活廢棄物前端收集、中端運輸、末端處置以及水陸保潔等全程分類一體化的現代綜合型城市環境運營服務商。公司聚焦本土市場,以“創新、專業、誠信、負責”的理念,為上海城市環境運營提供一流服務。公司形成了物流、保潔、發展、保障四大業務板塊,承擔著上海市區70%以上的生活固廢轉運任務,肩負著城市環境安全運營的職責,為城市環境提供保障服務。
公司四大業務板塊中,物流板塊由物流公司和汽運處有限公司構成水陸聯運中轉運輸系統,承擔著市區70%的生活固廢、污泥、渣土等中轉運輸重任,其中上海環境物流有限公司除負責上海市城市固廢清運任務外,還承擔著城投集團下屬白龍港污水廠污泥的運輸處置工作,下屬徐浦基地和虎林基地是目前國內吞吐量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集壓縮、中轉、運輸為一體,是生活固廢內河集裝轉運系統中的重要樞紐;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汽車運輸處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固體廢棄物中轉站運營管理和生活垃圾集裝箱、污泥、污水和工業廢棄物運輸;危險品(飛灰、次氯酸鈉等)收運;渣土開挖及運輸等業務,并成功打造了上海青浦區西虹橋生活垃圾轉運站、香花橋生活垃圾轉運站等中轉站品牌、品質效應。發展板塊中,上海城投環境旗下上海老港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擁有上海最大的生活垃圾處置基地,老港廢棄物處置基地,占地面積29.5平方公里,完成生活廢棄物到老港起卸、運輸、處置外,新增飛灰、污泥填埋等功能,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型廢棄物處置基地,其多項科研成果被國內多家生活垃圾填埋場推廣應用。
今年,公司的天馬無廢低碳環保產業園成功入選聯合國環境署的循環經濟培訓手冊,成為“轉型亞洲”2021循環經濟研究班的研究案例,同時獲評2021年E20環境平臺全國“雙百跨越”標桿企業,也是上海城投環境響應“無廢城市”國家戰略建設的創新型試驗基地,并在園區打造智慧共享、自成“低碳系統”。
2、嘉興水投,逐漸建設工業危廢智能化倉儲系統
嘉興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興水投”)成立于2003年03月26日,經營范圍包括受嘉興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委托從事國有資產的投資、經營、管理;新能源項目開發、運營、管理等。為了開拓新市場,緊抓市場風口,嘉興水投100%控股投資了嘉興市固體廢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嘉興固廢處置”),主要承擔嘉興地區工業危險廢物、醫藥廢物、農藥廢物的收集、運輸、貯存及安全處置職能。由于危險廢物經營能力增加,2021年年初嘉興固廢處置向市生態環境局重新申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嘉興固廢處置承建的嘉興市危險廢物處置一期工程總投資額為1.22億元,主要建設2條能力均為20噸/天的焚燒處置工藝線;二期工程投資總概算約1.15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1條100噸/天(3萬噸/年)的回轉窯焚燒處置工藝線。根據“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公司目前可收集、貯存、焚燒處置危險廢物為國家危廢名錄46個大類中的14個大類262個小項,總核準收集處置量為4萬噸/年工業危廢。
隨著在工業危廢、醫廢、農廢等方面的業務日漸成熟,2021年嘉興固廢處置著手招建設標智能化倉儲系統建設項目配套提升工程,第三期工程由因格(北京)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中標獲得,中標價格550.287萬元,尚在建設中。此舉不僅實現倉庫自動化運作,實現倉庫的智能化存取,也有效提升倉庫內的工作效率,減少庫房需要的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能在特殊環境中使用,如有毒環境、極端氣候中,滿足更高級別的安全防護要求。
3、三峰環境,專注放大垃圾焚燒發電全產業鏈協同優勢
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4日,是一家垃圾焚燒處理服務提供商,專注于垃圾發電領域,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運營、EPC建造以及垃圾焚燒發電核心設備研發制造等。2021年三峰環境實現營業收入58.74億元,同比增長19.16%,其中EPC建造業務的營業收入為21.9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7.42%;歸母凈利潤12.38億元,同比增長71.78%。
三峰環境是中國最早進入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企業之一,旗下部分垃圾焚燒發電廠持續運營時間已超過10年,成都三峰、重慶豐盛和六安三峰皆已獲得住建部AAA級評級。2021年公司積極響應政策,建設、儲備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加速焚燒建設取代填埋,同時推動旗下垃圾焚燒項目持續減排增效。在創新研發上,一方面集團已建立起涵蓋垃圾焚燒發電核心設備制造、項目設計建造、項目運營管理等領域的技術體系,開展著煙氣排放、飛灰處置等方面的技術攻關,通過對引進的德國馬丁SITY2000垃圾焚燒技術的優化改進,實現了垃圾焚燒核心技術的設備國產化;另一方面公司采用超低煙氣排放技術工藝的項目已正式投運,垃圾焚燒發電廠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實現新突破,垃圾滲濾液濃液處理新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進展。截至去年年底,三峰環境共投運34個(含參股項目)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計處理規模合計41550噸/日;在建及籌建17個(含參股項目)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計處理規模合計14500噸/日。
4、廈門市政環能,綠色債券融資推進循環經濟部署
廈門市環境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公司的主要宗旨之一是較根本地解決廈門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為此全面負責全市區域內東部、西部、后坑等共5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及相應的股權合作招商工作。目前,日處理生活垃圾達4350噸,推動廈門市原生垃圾的處理格局從以填埋為主,到基本實現“零填埋”。
多年來廈門市政環能堅持對標世界一流水平,投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均采用國際先進的焚燒爐排技術,世界主流的煙氣處理工藝,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控制系統,確保煙氣排放主要指標優于歐盟標準,實現超低數值排放。生物質資源方面,3月以來再生項目一期工程正在馬不停蹄推進中,該項目位于白云飛東部固體廢物處理中心,擬投資2.85億元。工程建成后,廈門餐廚垃圾總處理能力大幅度提升,可基本滿足未來5年的餐廚垃圾處理需求。海域保潔方面,公司致力打造海域保潔“艦隊”,參與設計的50噸海域保潔船只已經正式投入使用,增加了雷達、電子海圖和測深儀等助航設備,大大提升海域保潔能力,白海豚更是頻繁出現在廈門海域。
在良好的發展下,今年3月,公司發行了廈門首單綠色中期票據,22廈門市政MTN002(綠色),規模3億元,兩天內就全部售罄。募集到的資金主要用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垃圾綜合利用、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置等多個固廢處理項目的建營,創新了消納生活垃圾、固廢危廢的投融資渠道。除此之外,廈門市政環能計劃未來推動循環經濟走出園區。具體體現在:(1)優化處理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的一些工藝設施協同處理普通垃圾和工業垃圾;(2)積極參與建設白云飛生態園,將垃圾焚燒發電所產生的余熱,以蒸汽的形式提供給巷北工業區的一些企業,使企業獲得成本更低的熱源;(3)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完善創新機制,今年廈門市政環能公司下屬峻鴻公司自行研究設計和制作的推土機履帶終傳動箱護板,獲國家知識產權局今年頒發的第一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目前有11個項目正在申請專利。
5、徐州市環保,建設全市醫廢危廢全閉環智能化監管平臺
徐州市環保集團成立于2020年12月04日,由徐州國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有限公司等企業劃轉組建,是專業從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污染治理的城市國企。
作為全市重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技術裝備研發推廣主體,徐州市環保致力于為全市環保產業發展提供物質支撐,為淮海經濟區工業園區及生產企業污染治理、樓宇及工業綜合節能及建立碳資產管理體系建設提供服務支撐。業務范圍包括工業園區污染治理、危固廢處理、節能降碳、土壤修復等。
針對工業園出污染處理,為工業園區提供集環保管家、環境治理、環境監測、設施運營為一體的綜合環境服務。針對危固廢處理,危險廢物轉運到廠區后,先進入危廢暫存庫、數字編號,再做后續處理。作為徐州市唯一一家具備醫療廢物處置資格的專業公司,徐州市環保的處置中心承擔著全市醫療機構、500多處醫療廢物集中點產生的醫療廢物收運和安全處置任務,同時也開展企業間合作,推動城市土壤修復工作,如和鼓樓區新彭科技公司、新盛綠源公司等多家企業開展合作,土壤、固體廢棄物、生態修復等環境治理項目為切入點,加快推動鼓樓區海鷗地塊、氯堿地塊、蓄電池廠地塊、遠強和萬和五個項目土壤修復開展。目前徐州市環保正積極建設危廢管理智慧應用平臺,努力打造危廢全閉環智能化監管模式,減少對運輸人力的受污染可能性,也能將人力派往其他需要人手的地方。
6、齊齊哈爾齊龍醫廢,轄區唯一獲普醫廢與疫廢處置授權的防疫尖兵
齊齊哈爾市齊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有限公司組建于2004年,是市轄區內唯一獲得處置普通醫療廢物和疫情廢物(包括疫情醫療廢物、隔離場所廢物、核酸檢測廢物等)授權的企業,深耕于環境、公共設施管理等。
特殊時期在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為我市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首先負責為齊齊哈爾市七區九縣(市)的定點醫院、隔離病房、發熱門診和隔離點等帶有高污染性的醫療廢物;其次,開辟“綠色通道”,立刻處置收運的疫情醫廢,堅決做到醫廢收→運→貯→處全鏈條全封閉零遺漏操作。特別在防控“甲流”、“新型冠狀肺炎”等重大疫情時,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2021年,齊齊哈爾齊龍醫廢為提升醫廢處置能力,拆舊換新擴建。相繼完成了舊設備拆除、老廠房改造、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僅用7天時間就圓滿完成了新設備和配套設施的安裝任務,并升級改造了原有的醫療廢物焚燒處置車間,改造面積254平方米,擴建醫廢暫存間364平方米。在卓遠看來,拆舊換新擴建不僅僅是為了提升醫廢處置能力,更是體現了員工的服務待遇、人文關懷,為疫情下在高危環境工作的人們提供明亮、安全的環境。
7、玄武環境集團,多措并舉發展“環衛+市政+管網+河道+園林+防汛”
南京玄武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年底,一年多以來,集團錨定“美麗古都展示區”這一目標定位,全面推進“市政、園林、河道、管網、環衛”綜合管養的提升,精塑城市環境新面貌。去年以內秦淮河玄武段為試點推進管養一體化工作,今年集團創新工作機制,打破原各職能條口單獨管養模式,轉為“環衛+河道+綠化”綜合管養,并把內秦淮河周邊未來城沿河廣場、浮橋廣場等納入綜合管養范圍,著力打造中心城區治水“玄武樣本”。當然偌大的河道,綜合管養借力數字科技既減少管養成本,也提高了管養效率。對于自然環境艱難,難以徒步的河道流域,玄武環境使用無人機代替人力,不遺漏一處死角。
在充分做好“綜合管養”的基礎上,玄武環境著力在“綜合管養+市場運營”上發力。集團專門成立了環玄武湖綜合管養項目部,運用“項目化+小分隊”模式,實現“環衛+綠化+市政”三位一體綜合養護,逐步全覆蓋環玄武湖綜合管養片區養護。除此之外,玄武環境多措并舉全力備汛防汛,首先各部門明確職責,其次將任務逐項分解到位,各部門自告奮勇領工作,最后建立“互幫互助、互通互聯、共同防范”的防汛工作機制。
8、市工業與能源集團,打造建筑垃圾綠色低碳處理的城市國企
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是原溫州市工業投資集團優化組建而成,下轄包括木材集團、冶煉公司、快鹿集團等在內的1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6家參股公司、3家事業單位以及97家托管集體企業,是溫州市十大國有獨資營運公司之一。
成立十多年來,集團(1)不僅在土地開發利用、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木材市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績,2021年完成營業收入50億元,達到年度目標值的142%;利潤總額2億元,達到年度目標值的400%;資產總額180億元、凈資產88億元,較去年底各增長12.5%、4%。(2)也在建筑垃圾清運、處置方面開始深入業務。根據《溫州市區建筑垃圾消納處置管理暫行辦法》通過招標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木材集團倉儲建筑垃圾清運,采用“1+1”模式在廠區內清運建筑垃圾,加入規范建筑垃圾作業、運輸、處置行業秩序的行列。(3)除此之外,深化在建工程現場管理,加強施工噪聲及周圍環境衛生、建筑垃圾清運等方面的管理,全力以赴把施工場地建設成為城市文明的窗口。
9、漳州城投集團,以“雙一流建設”打造國內領先的醫廢處置綜合型集團
福建漳州城投集團有限公司自2014年12月成立以來,東進西拓,躬耕八載,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推動城市片區開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古城保護開發、地產開發、工程建設、供應鏈增值、城市運營管理、市政環衛園林管養等業務大踏步發展,促進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集團現已發展成為注冊資本金達20億元,擁有9家二級集團(公司),69家三級及以下子公司的規模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城市開發建設產業鏈條和環保產業鏈條。2021年營業收入113.61億元、利潤總額3.92億元、總資產489.25億元。
去年9月10日福建新一輪本土疫情暴發后,全市設置17個定點醫院及58個醫學隔離觀察點,醫廢垃圾量成倍增長,收運處置壓力驟增。面對嚴峻考驗,漳州城投集團上下緊急動員,連夜成立以黨員干部為主的抗疫志愿隊,凌晨四點就趕赴清廢戰線,增援醫廢垃圾處置,沖鋒在“急難險重”第一線,盡顯戰“疫”力量,保障漳州一城的安全。疫情期間,集團共投入財力近300萬元用于處置工作,收運醫療垃圾619.5噸,其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定點醫院,特別是臺商投資區等高風險疫情區涉疫垃圾約118.73噸,實現醫廢垃圾日產日清、安全處置。
10、特區建發集團,打造全國建廢資源化技術服務平臺破解“固廢圍城”難題
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為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特區一體化進程,于2011年8月成立的市屬綜合性投融資平臺公司。截至2021年12月,特區建發集團總資產980.21億元,凈資產429.19億元,在冊員工2373人,下屬全資及控股企業21家(其中二類事業單位1家、合伙企業2家),參股企業9家。
特區建發集團于2018年全資控股了深圳特區建發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區建發環科”)。短短4年時間,特區建發環科已成為深圳市擁有大型綜合利用廠、消納場所唯一獲備案資質和較強技術研發能力的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行業龍頭企業,具備全品類建筑廢棄物設施建設運營工作的基礎和能力,尤其在施工和裝修廢棄物方面,行業優勢突出。以大空港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為例,該項目占地面積約7.2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5億元,是目前國內建設標準最高、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將建筑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變成“礦產”,建設深圳“無廢城市”。2021年7月,依托大空港項目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建廢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中心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批,是全國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領域唯一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為了破解“固廢圍城”難題,大空港項目共設計建設4條建筑廢棄物預處理及資源化生產線,和多條交通干校。4條生產線全部建成后,預計資源化利用建筑廢棄物達到300萬噸/年,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打通固廢運輸的交通干線,公司也能探索深圳市工程渣土資源化利用、工程盾構渣土現場脫水干化路徑。